TOP
【中金網】一系列政策不斷強調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,上半年基建投資放緩的局面正在改善。這有利于緩解產能過剩,助力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合理化。
受益于國家“基建補短板”利好政策影響,基建投資開始反彈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10月份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3.7%,比前三季度回升0.4個百分點,為年內首次回升。
中國中鐵位于廣州的幾大基建項目現場的工程施工正如火如荼進行。而就在10月31日,中國中鐵發布了再次中標數個廣州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的公告,并宣布項目涉及合同金額過百億元。
“下半年政策轉向,各地出臺基建補短板措施,基于宏觀因素,我們對明年的基建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。”中國中鐵有關負責人表示。
創新承包開發模式
廣州軌道交通十一號線工程和廣州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,是中國中鐵在廣州中標的兩大項目,中國中鐵創新的采用了施工總承包+PPP模式進行同步開發。
《證券日報》記者在廣州市軌道交通十一號線施工現場了解到,該線路是廣州地鐵第一條地下鋼鐵路環線,全長44.2公里,中國中鐵以208億元中標。不同于以往地鐵線路采用分段招標方式,該線路首次采用施工總承包模式。
據介紹,在這一項目中,中國中鐵推進了車站裝配化,干冰石方開挖,BROKK機器人作業,地連墻雙輪銑成槽,焊接機器人等多項工藝和技術在地鐵中的施工應用,大大縮短了作業時間,提升了施工效率。
《證券日報》記者注意到,在十一號線工程項目經理部,中國中鐵就地在施工現場旁搭建了構件生產工廠,集中自行加工生產地鐵建設所需鋼筋。據相關負責人介紹,整座工廠采用智能化設備,即使在高峰期也僅需80名工人就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生產。相較于通過供應商采購的傳統方式,整個項目完工下來,自建工廠可以節約兩千萬元到三千萬元的成本。
與此同時,中國中鐵還同步中標了廣州市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。這一項目采用PPP模式,并首次采用“PPP+EPCO”方式運作,開創了城市基礎設施工程的“廣州模式”。由于該工程處于廣州市中心城區,入廊管線包括電力管線、給水管線、通信管線等,而項目總長度達48公里,穿越五個中心城區,存在多處交叉,施工難度大等問題。
對此,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稱,借助軌道交通十一號線建設契機同步建設,中國中鐵采用盾構工法,大大降低了建設成本,也節省了管理資源。
在中國中鐵廣州軌道交通工程指揮部現場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看到,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實時監控整個廣州項目現場,通過后臺就能及時進行安質管理、進度管理、計調管理、設備管理以及現場監控等。據介紹,這一套BIM信息化管理平臺是中國中鐵歷時兩年,完全自主研發而成,極大提升了項目運作效率和質量管理水平。
政策轉向基建投資仍有空間
今年7月底以來,一系列政策不斷強調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,上半年基建投資放緩的局面正在改善。
中國中鐵相關負責人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從宏觀政策來看,下半年政策開始轉向,強調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及松緊適度貨幣政策,這定調了下半年和明年的行情;各地相繼出臺基建補短板措施,最近中央財政又提前撥付1.66萬億元地方財政支付。基于以上宏觀因素,對于明年的基建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。不過政策落地和傳導需要一定的時間,對于基建項目本身的審批、可研、設計等一系列程序必不可少。
上述公司負責人還表示,近期鐵總已經提高了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目標,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鐵路建設將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度。
該負責人認為,鐵路增長動力來自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和鐵總體制改革,此外,地方政府對城際鐵路熱情也在提高,如長三角、珠三角、山東等地區可能是未來鐵路增量的主要區域。
“在相對長的時間內,地鐵會是持續保持較大增幅的市場。此外,今年發改委提高了城軌準建標準,但是這只是階段性波動;近幾個月來,已經陸續批復了長春、蘇州等幾個城市的軌道交通規劃,這些項目也將逐步招標開工建設。中國中鐵在城軌市場技術、管理、裝備優勢顯而易見,結合中國中鐵工業快速上升的裝備制造實力,可以放大公司核心競爭優勢。”該負責人如是說。
中國中鐵方面還指出,今年上半年以來,公司對市政方面額外重視。“以往是平穩增幅,今年,從中國基建市場、城鎮化來看,未來還是有空間的,在營銷策略和方向上,公司做了調整,市政增量較大,未來會在此區域持續發力。”
中國中鐵2018年三季報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在公司新簽合同額中,基建建設的合同金額為7700億元,同比增長1.6%。其中,市政及其它方面尤為突出,為4951億元,同比增長12.6%。
11月20日,中國中鐵發布控股股東增持計劃,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計劃自2018年11月20日起6個月內,累計增持不低于公司已發行A股股份總數0.1%的股份,不超過公司已發行A股股份總數的1%。
國信證券研報指出,中國中鐵控股股東增持力度空前,彰顯長期發展信心。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18.20%,業績符合預期。訂單增長有所放緩,但在手訂單充足。同時,公司債轉股降杠桿效果顯著,償債能力持續提升。“公司穩居基建央企龍頭,有望受益基建補短板加速落地。”